西の都「大宰府」 唐の都「長安」と日本の都「平城京」との関係マップ

什麼是「西都」?

過去曾在日本西部的築紫地區,繁榮昌盛的「西都」。
利用白村江戰後建造的水城、大野城和基肄城遺址等前代的要塞,在大約2平方公里的區域中,設置了棋盤狀的街區,以大宰府政廳為首,集結官廳街和官員養成學校、與天皇有關的寺院、迎賓館等設施,曾經是東亞標準的正統城市。
前往「西都」的外國使節,從博多灣岸的築紫館(鴻臚館),沿著官道南下,穿過水城的西門,從推測的羅城門位置,沿著朱雀大路北上,進入客館。然後,在外交儀式中,端正自己的儀容,前往大宰府政廳。政廳裡演奏著樂曲,並在儀式和招待宴會上,使用來自日本、唐朝和新羅的高級餐具,提供豪華的餐點。
「西都」也是許多文化人物和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。與唐朝人民一起吟頌漢詩,在大宰府長官大伴旅人的宅邸舉行「梅花宴」,在慶祝梅花開放的同時,吟頌和歌等,創造出新的文化,在許多詩歌中,歌詠著以大野城與次田溫泉(二日市溫泉)為首的築紫風景,令人心神嚮往。
透過積極的交流,也累集了來自大陸的先進文化,在觀世音寺裡,除了受到首都和大陸文化影響的雕像之外,目前仍然保留著以盛宴招待外國使節的伎樂面具,還有菅原道真以漢詩「不出門」歌詠的梵鐘。
就像這樣,「西都」成為東亞先進文化和日本文化往來的國際交流城市。其遺產廣為分布在築紫地區。當您走訪這個地方時,可以遙想當時的情景。

在東亞蓬勃發展的國際交流城市「西都」。
講述其宏偉故事的文化遺產,
分佈在七個地區:福岡縣築紫野市、春日市、大野城市、太宰府市、那珂川市、宇美町、佐賀縣基山町。
您想體驗七個地區的魅力嗎?

「西都」市町的位置圖

南部郊區有熱鬧的文化和交流

從據說是菅原道真向上天訴說自己冤屈之處的天拜山,可以遠望進行國家祭祀和旅行祈禱地點的寶滿山,以及通往豐前官道旁的阿志岐山城。在萬葉集中曾經歌詠過,位於山腳下的次田溫泉(二日市溫泉),至今仍然是療癒和交流的場所,附近還有杉塚廢寺和遠原塔的遺址,靜靜地佇立著。在西都的南郊,分布著散發古都文化氣息的空間。

築紫野市

  • 二日市溫泉 萬葉歌碑

  • 杉塚廢寺的礎石建築

  • 阿志岐山城遺址3號水門

  • 阿志岐山城遺址的全景(從北側望去)

  • 築紫野市的故事介紹

連接東亞的交流之路

大約2,000年前,福岡平原周圍的地區,被稱為「奴國」,而發現皇家陵墓的春日丘陵周圍地區,則充滿了外國的文物和技術。西元663年的白村江戰役之後,利用朝鮮半島的土木工程技術,在丘陵的山谷之間,建造了大小不一的水城,當「西都」成立時,外國使節和商人便往來於官道上。走訪街道,可以回溯交流的歷史。

春日市

  • 從宇都口窯遺址出土的屋簷瓦片

  • 外國使節往來的官道(先之原遺址)

  • 阻擋了山谷視線的天神山水城遺址土壘

  • 阻擋了山谷視線的天神山水城遺址土壘

  • 阻擋了山谷視線的天神山水城遺址土壘

古老的作品,對城市的保護

在『日本書紀』中出現的水城。用先進的土木工程技術,建造的土壘,封鎖了平原,並與大野城一起成為「西都」的屏障,以迎接京都的官員和外國使節等。牛頸地區的須惠器窯,使用先進的製陶技術,生產「西都」的餐具;而善一田古墳群,則是支持著前一代對外交流業務的人們,所長眠之處。當您站在這裡時,可以看到這樣的古代風景。

大野城市

  • 「和銅六年」銘 鏟刻文字須惠器

  • 牛頸須惠器窯遺址

  • 訴說著對外交流歷史的善一田古墳群

  • 外國使節通過的水城西門遺址

  • 水城遺址的土壘截面

  • 水城遺址・大野城遺址 遠景

政治、外交、防衛和文化的古都

「西都」是東亞交流的據點。守護著仿效百濟的首都,所建造的堡壘,集結了彷似唐朝之都的政廳、棋盤狀街區、迎賓館,並且用精美圖案的屋頂瓦片裝飾。外國使節和商人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文物,大伴旅人和菅原道真等知識分子,傳播了新的文化。保留其遺產的古都,作為國際旅遊城市,吸引著人們的目光。

太宰府市

  • 揭開平安畫卷的太宰府天滿宮神幸行事

  • 梅花盛宴的復原模型(山村延燁作)

  • 傳達古代氣息的太宰府天滿宮

  • 敲響古都之音的觀世音寺梵鐘

滋潤築紫地區的悠久運河

從那珂川汲水,然後順著台地邊緣緩緩流下的人工灌溉渠-裂田溝。曾出現在成立於養老4年(720年)的『日本書紀』神功皇后紀中,歷史悠久。貫穿高原的溝渠,全長約5.5公里,「西都」建立後,豐富的糧倉地帶,持續支援著當地的發展。如今,靜靜流淌的水邊風景,依然保留了當時的風韻。

那珂川市

  • 與裂田溝的傳承有關的裂田神社

  • 被雷擊劈裂的傳奇岩石

  • 貫穿高原的裂田溝

  • 保留昔日生活痕跡的裂田溝

保護的要塞,稻荷山

在萬葉集中歌詠的四王寺山。西元665年,白村江戰役結束後,大野城被建立為防禦線的要塞,後來擔負起「西都」北側的守衛工作。奈良時代,為了守護國家,而建造了四天王寺,並為護國而祈禱。平安時代,人們建造了無數的佛塚,尋求從末法的世界中獲得救贖。作為保護和祈禱的舞台地,如今仍在靜靜地守護著人們。

宇美町

  • 在四王寺山發現的轉經筒

  • 長度超過180m的百間石垣

  • 大野城遺址的礎石建築群

  • 毘沙門堂

  • 毘沙門朝聖

南側的守護者和「旅人」的凝視

西元665年,基肄城與大野城一起建造而成,最終成為「西都」的南側守護者。奈良時代,大伴旅人被任命為大宰帥而赴任的途中,妻子離世,與前往弔謁的官員一同登城,從城上眺望風景時,吟詠了哀歌,而築後國守葛井連大成,也再次歌詠出回京的大伴旅人,在山路上的寂寞身影。當我站在山頂上時,這些人的心情,震撼了我的心。

基山町

  • 「城堡山路」歌碑

  • 基肄城遺址的大型礎石建築群

  • 基肄城遺址的大型礎石建築群

  • 在延綿山巒中基肄城遺址的土壘